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:心脏病要从脾胃治,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,供养心脏。一旦脾出了问题,不能益气生血,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,引发心脏疾病。
肝与脾胃互相影响:吃完饭肚子鼓鼓的,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,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,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。反过来,脾胃也会影响肝脏,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,使得垃圾处理困难,堆积在肝脏里,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。
脾胃虚最先影响肺: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,协助心脏治理全身。然而,肺气的盛衰,取决于脾胃的强弱,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,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。
脾虚往往肾也虚: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,肾的精气强弱,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,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。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,表现为心里烦热、容易盗汗,或者畏寒怕冷、手足冰凉。
脸色发黄: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,可能是脾虚,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、饭后肚子发胀、有腹泻或便溏症状,如果没有及时治疗,脸色就会逐渐“萎黄”,身形消瘦。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,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。
鼻头暗淡:鼻头周围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、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。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症,表现为特别能吃,但吃完容易饿、消化吸收不好、口苦黏腻等。
口唇干燥:脾胃很好的人,其嘴唇红润、干湿适度、润滑有光。反过来说,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、脱皮、无血色,就说明脾胃不好。
睡觉流口水:一个人的脾气充足,涎液才能正常传输,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,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,不会溢出。一旦脾气虚弱,“涎”就不听话了,睡觉时会流口水。
便秘:正常情况下,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,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。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,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,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。
睡眠不好:古语讲,“胃不和,卧不安”。脾胃不好的人,睡眠质量也会降低,出现入睡困难、惊醒、多梦等问题。
精神状态不佳:脾胃运化失常,容易导致健忘、心慌、反应迟钝等。相反,脾胃健运,能让大脑得到滋养,就会神清气爽、精力旺盛、思考敏捷。
眼睛容易疲惫: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,进而影响到肝,肝开窍于目,所以眼睛容易疲劳,看不清东西。另外,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,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、脸肿等现象,也可能是脾的问题。
饮食失调:饮食无常是脾胃病常见的病因。冷热不分、饥饱无常、过食辛辣刺激之品等都会损伤胃黏膜,分泌过多胃酸,进而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。
药物损伤:不少药物容易损伤胃黏膜,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。如糖皮质激素、抗生素、清热镇痛类药物、大黄、苦参等苦寒药物都会伤害脾胃。
情志所伤:胃的工作功能运作会受到交感神经、副交感神经(合称为植物神经)影响,同时植物神经也会影响大脑,所以不少人心情不好时,就没有什么胃口,不吃东西,就是这个原理。
寒温不适:空调吹冷风会强力闭住毛孔,一方面造成热不得散,汗不得出,空调一关,人会感觉更热、心烦,汗水没有流出来从而积累湿气。脾最怕湿邪,湿邪困脾则食欲减退。